科研临床的百宝箱——生物银行
生物样本库,又称生物银行。它对人类的zui大贡献则是:帮助科学家进行疾病研究和治疗,促进人类健康。据人士分析,2015年生物银行市场可达239亿美元。正如英国生物银行科学家和执行官罗瑞·考林所说,“生物银行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庞大和详细,希望科学家能够使用它们”。
生物样本库是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诊治技术研发的宝贵资源,在预测、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上功不可没。一般来说,人类生物样本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常人群的,比如储存脐带血、加入骨髓库等,有疾病或健康需求时,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另一种是从病人身上获得的,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血液等样本保留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生物样本库,不仅可以保存患者病理标本,同时还可以记录相关信息,比如治疗时的敏感药物、化疗产生的副作用等。当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经过分析整理,可为跟踪、预防及治疗疾病提供很大便利,对于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测疾病提供支持。
生物样本库是世界上有意义的"银行",因为它储存的是比金钱更珍贵的健康财富,是让健康增值的产业。也正因如此,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打造更有影响力的"生物银行"。
2012年3月,存储样本总数超过5000万份的"英国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在英国正式开业。同时,存储量为600万份的生物样本库也在哥本哈根落成。这2个举世瞩目的事件,将生物银行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美国加州圣摩尼卡RAND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生物银行存储的人体组织样本数量超过3亿份,并以每年2000万份的速度增加。尽管如此,很多科学家依然抱怨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2011年,700名专门从事癌症研究的科学家参与了一项专项调查,其中47%的人认为他们难以获得足够的样本。正因如此,81%的人认为其研究工作受到影响,60%的人则因样本不够对其研究结论表示质疑。
中国生物样本库起步较晚,发展却十分迅速,中国就相继出现了具有影响力的样本库,1994年中国科学院就建立了中华民族永生细胞库,1996年建立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组织库,而后还有山东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北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预计到2015年,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的规模将扩大约一倍,病例样本数量将达到100万份,并将实现与13家大医院信息对接,实时更新发布各类样本数据。
随着"十二五"科技计划的推进,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建成了基因测序服务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基因库建设也加快推进,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分析能力……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我国的生物样本库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资源浪费、应用不合理。第二,我国生物样本库呈分散、独立、无序的状态。第三,作用单一、很难共享。
我国疾病生物样本资源极其丰富,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如何抢占先机,是目前面临挑战。
打造层面的生物样本库。它的实现途径可以像国外一样,由政府支持,统一组织或协会牵头,集中地建立有序、可控、符合标准、高质量、珍贵且可充分利用产生重大应用价值的生物样本库,在形成大的框架下,把各个机构收纳进来,让大家既有权利,又有积极性。例如利用我国样本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生物样本库,抢得先机。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采集、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控,防止样本资源浪费。
打造的信息交流平台。生物样本库与传统生物资源保存根本的区别就是样本的信息化问题。样本库信息化管理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王伟业教授曾说过,样本自身没有什么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其*的信息,也就是说,生物样本是生物实体,它既有丰富的临床信息,又有详细的实验室信息,这是其他实体无法做到的。现代建设生物样本库的目的就是如何能够把生物样本资源转化或翻译成为数据信息资源,如果样本没有信息的转化,其作为转化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培养人才。在中国,许多样本库通常是雇几个专职工作人员,但专职并不等于专业化。样本库建设要以信息化为重点,应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后,生物样本库建设不能以大和多来衡量,中国资源种类多,病人多,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完整的机制和政策来规范化,可以先做模式,后扩展,真正把它建设成一个科学化行业。